0
營養素與保健品
錯把瀉藥加在減重營養品中,這些添加物對人體的危害
張大眼睛看一下,每天吃的保健品中是否有下列添加物,有瀉劑的效果
  • 番瀉葉
  • 阿勃勒果實(臘腸樹果實 or 萃取物)
  • 乳糖
  • 蘆薈素
  • 氧化鎂
  • 車前子、決明子
但大家真的都知道哪些是合法的添加物嗎?



台灣酵素最常添加的5種合法瀉藥成分: 氧化鎂、決明子、望江南、糖醇類、乳糖
【氧化鎂】
氧化鎂是醫師處方常開給有排便問題的病人服用,幫助刺激腸胃蠕動、排便順暢。
目前在市售,有酵素產品裡面添加氧化鎂,而「鎂」的含量竟然超過500mg以上,而藥品級氧化鎂中,單顆250mg,保健品中鎂比單顆藥品的氧化鎂足足多出2倍以上的劑量。
高劑量的氧化鎂具有輕瀉作用,所以在保健品加入高劑量的氧化鎂,讓使用的消費者能馬上有排便的順暢感。
  • 依照現在法規的規定,添加氧化鎂的目的是作為補充飲食上「鎂」的不足,成年人每天的「鎂」食用量不超過350mg。如果你在成分表上發現有使用氧化鎂,且營養標示「鎂」的含量高於150mg的話,吃了這產品可能會導致排便順暢,因為這相當於一顆藥品氧化鎂約250mg的劑量。氧化鎂不是不好,如果是經由醫師診斷有需要吃氧化鎂,但不要輕信廠商行銷廣告的話術。
【決明子】
根據衛福部《食品安全週報》第800期指出,決明子也是一種天然瀉劑,若加工加熱後會減少致瀉的效果。但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食用加工處理後的決明子產品還是會產生腹瀉的副作用。
【望江南】
望江南跟阿勃勒是屬於同屬的植物,也有輕瀉的效果,且與阿勃勒一樣含有蘆薈大黃素(蘆薈素Aloin又稱大黃素)、蒽醌(Anthraquinone)等刺激腸道蠕動的成分。
但Anthraquinone(蒽醌)類的成分,會刺激大腸表面黏膜細胞來促進蠕動,可是會讓大腸表面黏膜細胞脫落、死亡,巨噬細胞吞噬之後會產生黑色素沈澱,表面像是鱷魚皮一樣一格一格呈現黑色,也就是所謂的「大腸黑色素沈澱症(Melanosis coli,又稱大腸黑病變)」。建議不能長期使用。
【糖醇類】
糖醇是一種代糖,如山梨糖醇、麥芽糖醇、木糖醇、甘露醇、和異麥芽糖醇等,很常作為甜味劑加到食品裡面,但因為糖醇類是吸收性很弱的糖類,所以會導致消化道有壓力差,而引發輕瀉的作用。
【乳糖】
腸道缺乏乳糖酶是引發乳糖不耐症的主因。乳糖(Lactose)是乳製品中主要的醣類,乳糖需要乳糖酶(Lactase)來分解成葡萄糖(Glucose)和半乳糖(Galactose),才能供人體做為能量使用,當人體缺乏乳糖酶時,攝取的乳糖無法被分解,就會產生乳糖不耐症。所以剛出生的寶寶,幾乎都擁有分解乳糖的能力,而這項能力隨著年紀的增長,會逐漸地變弱。
不過,乳糖不耐症的患者並非完全無法分解乳糖,即使許多人腸道裡的乳糖酶不多,還是有辦法消化乳製品,只是當攝入的乳糖超出可分解的量,便會產生腹瀉的症狀。
-------------------
過去常見瀉藥成分,現在都禁止了:阿勃勒(臘腸樹果實)、番瀉葉、蘆薈素
【阿勃勒(臘腸樹果實)】
阿勃勒(臘腸果)以及其萃取物裡面,都含有「番瀉苷」這種刺激消化道機能的成份,也是一種Anthraquinone(蒽醌)類化合物。長期使用下來,除了會刺激消化道機能,造成排便順暢的錯覺,但會使消化道耐受性增加,除了需要一直增加劑量外,也容易產生依賴性。假設你今天停止使用這些成分的產品,很有可能會加劇排便不順的問題。
2020/07/29衛福部就出公告宣佈,「阿勃勒果實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2021/01/01以後,衛福部就明令禁止阿勃勒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因為阿勃勒果實含有蒽醌類衍生物,長期食用含蒽醌類衍生物之食品或膳食補充品,具有安全上之疑慮。台灣法規正式施行後,經查獲食品所使用的原料不符合規定者,得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8條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番瀉葉】
番瀉葉可分為「狹葉番瀉葉」及「尖葉番瀉葉」兩種。
狹葉番瀉葉的成分:番瀉、蘆薈大黃素、蜂花醇、水楊酸、棕櫚酸。
尖葉番瀉葉的成分:番瀉、蘆薈大黃素、大黃酸、異鼠李素。
兩種番瀉葉皆含有「番瀉(Senna)」或者稱「番瀉苷」,同樣會刺激消化道,導致所謂的「排便順暢」。
2018年以前,番瀉苷可以添加到任何以茶包、膳食調理包或經萃取後作為飲料、錠狀、膠囊狀、粉末狀、顆粒狀等食品之原料,每日使用量不得超過12毫克,超過則以藥品管理。
2018年以後,衛服部規定僅限用於茶包,供沖泡飲用,番瀉苷的每日使用量不得達12毫克,且規範使用番瀉之產品外包裝應標示番瀉苷含量。若經查獲番瀉產品不符合前述規定者,得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及第48條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所以你以前喝過的纖纖「茶包」中,裡面就可能加了大量的番瀉苷!
【蘆薈素】
蘆薈素是存在蘆薈皮裡面的一種成分,會被我們消化道微生物利用,產生對我們有害的物質-蘆薈大黃素,造成嚴重的腹瀉症狀。
蘆薈大黃素也會造成孕婦流產,也會透過乳汁影響嬰幼兒,造成刺激。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將蘆薈全葉之萃取物歸類為Group 2B,表示可能是對人類有害的致癌物質。
目前僅有兩種品種的蘆薈葉能添加到食品裡面,包括費拉蘆薈(Aloe vera)及好望角蘆薈(Aloe ferox) 且需要先完全去皮,蘆薈素含量為10ppm以下,標示「不建議經期婦女、孕婦、授乳者、孩童、消化道或肝腎疾病患者食用」之警語字樣。蘆薈素也是屬於羥基蒽類衍生物(hydroxyanthracene derivatives)的一種,長期食用含羥基蒽類衍生物的食品或膳食補充品具有安全上之疑慮。所有營養標示有出現「蘆薈素」、「蘆薈萃取物」,都需要特別注意!
已使用蘆薈葉作為原料的食品,可以繼續販賣至產品有效日期屆至為止。自2023年1月1日公告正式施行後,蘆薈素(aloin)的含量不可以超過10 ppm,否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及第48條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英特診所 有提供 專業減重和體重控制 諮詢
 

資料來源: WIKIPEDIA、衛服部食藥屬、網路資訊      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