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營養素與保健品
維生素D是雙面刃? 國衛院發現老年人長期服用維生素D3恐增加失智症風險
資料來源: 國家衛生研究院     2022-08-31
 
過去的研究指出,維生素D在神經系統中具有保護及滋養神經細胞的功能,有助於增生神經傳導路徑,促進腦部健康,許多流行病學的研究皆發現,維生素D的缺乏與阿茲海默症和其它失智症的發生風險增加存在明顯的關聯性,但是兩者的因果關係目前尚不清楚。然而目前沒有治療失智症的有效藥物,因此許多人仍冀望藉由補充維生素D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莊志立研究員團隊利用阿茲海默症小鼠的動物實驗及台灣健保資料庫的分析,發現阿茲海默症小鼠補充維生素D反而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年長者長期服用維生素D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是未服用者的1.8倍,而失智症患者長期服用維生素D死亡風險增加2.17倍。此研究結果與目前大眾對維生素D的使用認知有明顯的反差,失智症患者或年長者在維生素D的服用需求上,需考量增加失智症的風險,值得醫界進一步研議。本研究成果已於2021及2022年分別發表於老化醫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Aging Cell》。
 
研究團隊利用小鼠動物實驗發現,在維生素D充足的飼養條件下,阿茲海默症小鼠血液中維生素D的量明顯較野生型小鼠低下,然而在阿茲海默症病人及小鼠大腦中的維生素D受體蛋白量不減反增,且表現位置與大腦造成神經病變的類澱粉老年斑重疊,顯示維生素D在細胞內的作用機制,已在阿茲海默症的病程中明顯改變了,阿茲海默症才是造成維生素D低下的原因,維生素D受體蛋白竟然可以在缺乏維生素D的情況下增加表現量,並且參與神經病變。
 
進一步研究發現,維生素D受體蛋白正常會進入細胞核進行神經保護的基因轉錄工作,然而在阿茲海默症小鼠大腦中,維生素D受體蛋白卻在細胞質中與腫瘤抑制蛋白p53結合,並藉此促進神經細胞凋亡,若抑制p53則可減輕大腦的病徵。而阿茲海默症小鼠若持續補充維生素D,非但沒有減輕其病程,反而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因為補充維生素D進一步增加維生素D受體蛋白與p53的結合,加速大腦神經退化。
 
研究團隊與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的許志成執行長合作,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發現未罹患失智症的年長者若每年服用活性維生素D3(calcitriol)超過146天,其日後發生失智症風險是未服用者的1.8倍。若失智症患者每年服用維生素D3超過146天,其死亡風險是未服用者的2.17倍。
 
台灣由於逐年增加的年長骨質疏鬆者及洗腎患者,需常規性的服用維生素D,然而本研究利用實驗動物以及健保資料庫分析,警示失智症患者或年長者長期服用維生素D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並死亡的風險,與目前大眾對維生素D的使用認知有明顯的反差。期待未來能進一步釐清造成維生素D在大腦細胞中作用機制轉變的因素,提供醫師在失智症患者或年長者療程規劃的參考,讓民眾更能遠離失智症的危害。
 
---分隔線---
 
院長評語:
 
1 .國衛院的兩個研究是動物實驗與健保資料庫的結果,不是隨機對照人體試驗。證據等級偏低,只能說明可能有相關性,不能證實其因果性。
 
2. 健保資料庫的研究中研究的是健保有給付的醫藥級「活性」維他命D(不需經肝臟及腎臟代謝,可直接作用在骨或其他器官),而非目前大部分人使用的市售「非活性」維他命D,不能類推研究結論。